第六届全国TeV物理工作组研讨会在合肥召开

参加会议全体人员合影
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正在顺利运行,现已在7TeV对撞能量积累了1-2fb-1数据,2014年将逐步升级至14TeV的设计能量以及对撞亮度。我国理论物理学家在新物理、TeV对撞机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丰硕的成果,同时,我国的ATLAS与CMS实验物理组也开展了广泛的探测器与物理分析。为了更好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,促进理论与实验更加密切的合作,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展望,受全国TeV物理工作组领导人邝宇平院士的委托,清华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中国高等科技中心(CCAST)联合主办举办第六届全国TeV物理工作组研讨会。
会议于2011年5月21日-24日,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。来自国内14所高校、中科院的两个研究所和来自台北的共50名专家学者、以及20多位研究生参加会议与研讨。来自境外的理论家与实验家,袁简鹏教授、周冰教授也参加了会议。我系邝宇平教授、王青教授、张斌副教授及Jonathan Parry都在会上作了研究工作报告。

邝宇平院士做报告
邝宇平教授建议会议应尽力推动实验和理论的交流及合作,力争我国在LHC物理方面作出重要工作。他的40分钟的报告题为“在LHC上通过WW散射探测Higgs玻色子的反常规范耦合”。他在报告中强调了理论计算需要考虑实验分析的实际情况,应注重信号本底判选的优化,微分截面计算与实验筛选联系。
会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,促进了理论与实验新的合作。尤其是周冰教授对邝宇平教授的报告非常感兴趣,她回到密歇根大学后立即开始进行了邝宇平教授建议的实验。
为推动我国理论物理学家的新物理设想,直接指导中国实验组物理分析,并为ATLAS与CMS实验物理国际合作组接受,会议最终形成共识,组织“TeV物理程序小组”。与会专家推举我系张斌副教授牵头负责此小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