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物百年·系史回顾 | 1926年-清华物理系的建立

发布日期:2025-10-13 浏览量:

1926年春,清华园内生机盎然、万木竞秀。4月26日、4月28日清华评议会召开,会议决定大学部共设17个学系,其中11个学系招收学生,并设立本系专修课程。这11个学系成为清华最早成立的学系,物理学系就是其中之一。4月29日晚,清华教授会议选举各系主任,叶企孙当选为物理系首任系主任。

物理系首任系主任、重要奠基人叶企孙先生

物理系成立这一年,正是“清华学校”设立大学部的翌年。清华改制后增设大学部和研究院,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和国学研究生,教育方针为之发生根本变化,从“预备留美教育”转向“造就专门人才、服务社会建设”。教师们普遍认为“分了系才研究得出高深学术,养得成专门人才”“学系的设置,实在是清华大学目前最紧急的一件事”,在这样的背景下,物理学系应运而生。

图为科学馆早期图片。科学馆为物理系建系之初系馆。

成立之初物理系规模尚小:教授叶企孙、梅贻琦,教员郑衍芬(涵清)、赵忠尧,助教施汝为,本科生仅两个年级共7人。其后,又陆续增聘了吴有训、周培源、萨本栋、赵忠尧、任之恭、霍秉权等教授到系任教,师资力量有所加强,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。叶企孙认为“高等学校除造就致用人才外,尚得树立一研究中心,以求国家学术之独立”,在他的带领下,物理系既重视基础教学,也强调实验与科研,并努力创造科学研究特别是实验研究的条件。学生需学习木工、金工、制图,亲手制作实验设备并做论文,这种教育方式,培养了学生的实际科研能力。此外,赵忠尧研究γ射线、吴有训研究X射线,均达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。根据当时在北平研究院工作的严济慈先生统计,1930年至1933年间,国内重要的物理学论文中,清华物理系占半数以上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物理系成立初期全体教职工合影。前排左起:郑衍芬、梅贻琦、叶企孙、贾连亨、萧文玉;后排左起:施汝为、阎裕昌、王平安、赵忠尧、王霖泽。

得益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的共同努力。物理系自成立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,得到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,短短几年成为了全国学术中心之一,到了三十年代中期,已被公认为全国最好的物理系。

参考资料:《清华物理八十年》《清华大学史(第一卷)》《清华大学史料选编(第一卷)》